葑门横街买菜市民众多。记者 李渊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达 本报记者 李渊 吴丽婷 “今年冬至比去年早一天,大家都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民俗专家表示,每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就是冬至日。冬至日并不固定,多半以12月22日为中轴,左右摆动一天。若按频率来算,22日绝对占了大头,个别为21日,极少出现在23日。 昨日,记者走访了葑门横街老菜场,发现市民纷纷开始提前置办冬至菜品,导致部分菜价略微上涨,因为市场供应充足,鱼虾的价格较往年便宜不少;另外在百年老字号元大昌,皮市街花鸟市场,同样迎来采购高峰;而在社区,居民们包馄饨、做饺子,互赠冬至盘,早一天到来的冬至日,让大家忙着置办各种过节物品。 市民纷纷提前备货 街头已现“排队潮” 昨天上午,距离冬至夜还有3天,尽管寒风凛冽,但是葑门横街上的人流如潮,好几个摊前都排起了长队。在一家现炸爆鱼店门口,排队的队伍一直排到了数米开外的石拱桥上。 在横街上,大家提着菜篮子逐个问摊贩菜价。“肉啥价钿?帮我来一块前腿。”住在南环大街的王阿姨特意坐着公交来到葑门横街,她说:“这里热闹,马上冬至了,要开始准备配菜了,一家老小好聚一聚。” 记者获悉,受到冷空气和冬至节气的影响,近两天菜价略有上涨。“蔬菜小涨几毛,小青菜以前1.8元,今天2元,”一家蔬菜店老板告诉记者,“天气冷,蔬菜都会涨上去。”而另一家猪肉铺老板则表示,因为市民提前开始为冬至夜备货,所以肉价迎来一波涨价:腿肉上周22元,现在26元;“鲜仔排比较贵了,超过50元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冬至前的鱼虾水产价格比往年低一点。横街某水产摊上的大虾今年只卖每斤10元,只是往年价格三分之一;一些淡水鱼同等价格的情况下,规格要比往年大很多。“今年上游供货市场充足,鱼虾养殖多了,价格也就下来了,现在正是吃鱼虾的好时候!”该水产摊老板边接受记者采访边吆喝着生意。 冬酿酒、水仙花热销 “精致”冬至一样都不能少 有了冬至菜,自然离不开冬酿酒,在观前街老字号元大昌,老苏州们纷纷拿着饮料罐排队购买。元大昌总经理卞克亚告诉记者,上周就已开始卖冬酿酒,今年价格与往年一样,4.6元/500毫升,每天会卖掉五六十桶。他同时提醒市民:“今年冬至是21日,与前两年不一样,大家买酒要注意时间。” 精致的苏州人哪怕在冬季也需要一点鲜花来装扮。昨天,记者在姑苏区平江街道皮市街花鸟市场了解到,这几日水仙花的销量已经迎来了高峰,上个周末,每天都能卖出40盆左右的水仙花。一家花店老板告诉记者:“水仙花是苏州人十分喜爱的冬令时鲜花卉,不少老苏州都喜欢在家中养上几盆,寓意吉祥的同时还可扮靓家居。” “水仙花生长周期很短,种植方式简单,大概2个月的时间就能开花。”在皮市街花鸟市场卖了多年水仙花的蔡丽娟告诉记者,简单易种也是水仙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每年11月份到来年1月份,是水仙花销量最好的时候,工作日每天能卖出二三十盆水仙花,周末销量会更高。“水仙花的价格今年有所上升,球茎20厘米的一盆可以卖到15元,球茎越粗越贵。”蔡丽娟说,今年由于产量等原因,水仙花价格普遍上涨,但是大家来逛街时,还是会带上两三盆。 老苏州还原“冬至盘” 互送菜品交换福气 在苏州,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些社区也专门提前为孤老准备冬至宴。昨天,姑苏区苏锦街道锦华社区组织了一场社区邻里节,志愿者们一起包馄饨、做菜烧饭,邀请辖区孤老、特殊人群、困难家庭来社区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冬至饭。当天一大早,志愿者们就开始了繁忙的准备工作,2个小时不到,就做出了咸草鸡、油爆虾、炸春卷等多道美食。志愿者吴美芳说:“为了今天包馄饨活动,我一大早就开始剁菜了,虽然现在手有点酸,但是一想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不觉得累了。” 居民也不忘社区,昨日有不少居民向社区工作人员送出了他们的祝福。在苏锦一社区,社区工作者们收到了居民送的五彩水饺。“品尝着叔叔阿姨们包的五彩水饺,感受到了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坚定了我们干好社区工作的决心。”苏锦一社区工作人员小徐动情地说。 冬至吃馄饨大家都知道,而近年来少有听说“冬至盘”这回事。在老苏州的印象中,还一直保留着“冬至盘”的一丝记忆:“‘冬至盘’就是伲苏州人过去在冬至前互相赠送的礼盒。有钱人家用的是红木做的食盒,一般人家用的是竹编盘子。里面装着冬酿酒、糕团点心、红豆糯米饭等美食。”住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老苏州谢泉珍告诉记者,为了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她和姐妹们在今年还原了“冬至盘”。 昨日,谢泉珍与社区其他阿姨一起制作了冬至盘,她们在冬至盘中摆入“酒、饭、茶、团、卤菜”五样东西。“冬酿酒、糯米饭、羊肉糕,这些都是苏州人冬至日必吃美食,装在盘中,互相赠送,交换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