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再就业可以领取失业补助金吗(失业补助金申领流程) 人生漫漫,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事业得意不忘居安思危,遭遇坎坷也要坦然面对,下面介绍在失业后该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以渡过难关,解决暂时困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只要达到以上三项条件都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企业在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时,有可能并没有购买失业保险这一项,这样的话如果将来哪一天失业了,也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请务必重视。失业保险及缴费详细情况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到社保自助终端进行自助打印。 一般来说购买五险一金已经非常齐全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六险两金”是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
根据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的规定: 第五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并按要求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参加失业保险及缴费情况证明等有关材料。 第六条 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 第七条 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并出示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明; (二)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三)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四)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实际操作中,申领失业保险金需要本人办理: 1: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加盖公章(注意不是辞职,是单位解雇,单位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才行) 3:在户籍所在地区社区街道办政务服务中心可现场填写相关《失业人员登记表》 在办理以上手续前,之前工作单位必须在后台管理系统将个人社会保险金停止缴费。 在社区街道办服务窗口现场就可以办理完毕,并打印结果,及失业证明(可用来办理低保)。如果办理成功,下一个月的15号之前失业金会自动汇入到个人社保卡金融中。 那么失业保险金可以领多久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十七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失业保险金领取计算公式: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总数=所在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领取的月份数,以深圳为例,2019年的每月申领失业金标准为1980元人民币。在失业人员已缴纳失业保险的基础上失业保险金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缴费时间合计1-2年,最多可领保险金3个月 ② 缴费时间合计2-3年,最多可领保险金6个月 ③ 缴费时间合计3-4年,最多可领保险金9个月 ④ 缴费时间合计4-5年,最多可领保险金12个月 ⑤ 缴费时间合计5-10年,最多可领保险金18个月 ⑥ 缴费时间合计大于10年,最多可领保险金24个月 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共七项,分别是: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补贴。 在失业期间,政府有时会组织一些公益的、免费的技能培训,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能,增强职场竞争力;也可参加付费的培训项目或参加职业培训学习项目,一定要用阳光、积极地心态面对生活,积极的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接受各种挑战,以便于自己在职场中能够走的更远。 我国社会保障的相关制度相对比较全面,覆盖面广,总体保障能力不算强,与发达国家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社会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如果失业人数增加,申领失业金人数也将出现上升趋势,目前亟待采取措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改善就业。
近年来GDP年度增长率持续下滑中,现在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创新消费平台又遇到了法律问题的炙烤。对于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型企业,国家政策一再强调实行审慎监管的原则,盲目武断决策必然导致决策错误,对国家和人民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失业人数增加,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1月1日即将实施,为建立法制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步伐,将会大大提升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加速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扶持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创新消费商业模式的平台经济发展,助力创业及再就业,彻底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同时希望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